查看原文
其他

以为逃得快就能逃得出?7死12伤的教训告诉你,这才是对的!

2018-03-07 广州消防


“跑”

是很多人遇见火灾的第一反应

但逃得快就一定能逃得出么

就一定是安全的么

其实并不是

【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电缆井着火,7死12伤


2015年7月11日深夜,一栋33层的高层住宅楼电缆井起火。消防队于当晚11时27分接警,11时35分赶到现场,11时52分时清理了楼道明火。


天亮的时候,小区居民下楼围观,这栋楼并没有明显的过火痕迹。但他们很快得知了一个消息:7人死亡,12人受伤!



据当时媒体报道,这个小区建成于当年1月份,火灾发生时入住率并不高。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伤亡呢?当天晚上,逃生者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一、逃生者的经历

妻子独自跑出房门不幸遇难


吴先生居住在起火建筑的32楼,他是被消防员救出来的。事发时,吴先生发现家里的灯在闪,门缝处在冒烟,烟是从门外进来的,颜色有些黑,气味很重。


他和妻子意识到:房间外发生火灾了。


就在吴先生还在思考对策时,他的妻子一把拉开门,直接冲了出去。



①火场行为分析—盲目跑出房门


情景:门外起火,门缝进烟

误区:遇火慌乱,直接开门逃生

危险:门外情况不明,如果有火,会被烧伤;如果浓烟弥漫,很可能会被毒死或窒息死亡。贸然出门,肯定不能全身而退。



正确做法:

用手触摸房门,如果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救援。



即使房门没有发烫,也不要贸然冲出,因为烟很可能是从其他楼层过来的,固守待援远比冲进未知的火场和浓烟更可靠,获救成功率也更高。


吴先生大喊:“别往外面跑,回来!”可他并没有拉住妻子。


他试图下楼找爱人,可楼道里浓烟十分呛鼻,视线也极差。不久,房门“砰”的一声意外关闭了,吴先生不得已只能向楼上逃跑求生。


②火场行为分析—天台逃生


封闭的房间与火场是两个空间,温度的差异让这两个空间存在一个压力差,空气对流产生的力易使房门产生变形或运动,打不开或自动关闭都有可能。


烟雾流动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基本上是顺着火势蔓延的方向。


吴先生家住32楼,再跑一层就到天台了,那里空间开阔,有新鲜空气,且更容易被发现,获救概率应该更大,所以他选择向上跑是合理的。


没想到,在跑到33楼天台门口时,吴先生却发现天台大门紧闭,一把锁拦住了他的去路。


因天台大门锁闭,导致逃生者在火灾中死亡的事件有不少。



《消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锁住楼顶逃生平台,明显属于违法行为。


此时,他已经满头大汗、呼吸困难,只能折回来,向32楼邻居求救,一位婆婆拉他进了家,让他喝了大量的水。吴先生随后还想出门找自己的爱人,但被婆婆死死拉住。


③火场行为分析—救助


遇到火灾时,既要会自救,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还要善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老人、孩子、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有时候你的举手之劳,就可能挽救回一条生命。


火场中,当温度达到50℃时,我们的身体会大量排汗,如果没有水和盐分补充,会导致人体循环系统衰竭。在70℃时,人吸入高温气体会使气管内黏膜充血起水泡,组织坏死,并导致死亡。在100℃环境中,人即会出现虚脱现象,丧失逃生能力。


消防官兵赶到后,将吴先生送往医院治疗。到达医院后,吴先生才知道自己的爱人冲出房门后吸入大量烟尘,医治无效不幸身亡。


④火场行为分析—浓烟窒息


火灾中,烟比火更致命


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呼吸两三口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死亡。而常用的建筑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



此外,火灾中的烟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通常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约占0.06%,当其浓度达到2%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达到6%、7%时,人就会窒息死亡。


在美国发生的一次高层建筑火灾中,虽然火只烧到5层,但由于浓烟升腾,21层楼上也有人窒息死亡了。


二、固守待援者的经历

婆婆自救逃过一劫


63岁的汪婆婆家住30层。她被呼救声惊醒后,发现家中已停电,室内已有刺鼻的烟味。


惊慌之下,汪婆婆准备逃生。但门一打开,立刻有大量浓烟涌进室内,根本无法逃出,汪婆婆吓得赶紧返回室内,并将房门紧闭。



烟雾不断涌入,汪婆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到另一侧的阳台上,将头部伸出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等待救援。


到凌晨1点多钟,汪婆婆终于被赶来的消防官兵搀扶下楼,随后前往附近的亲戚家居住。


⑤火场行为分析—固守待援


固守待援,趋利避害,老人家逃过一劫。


被困室内,一定要利用好身边的物品积极自救。同时,应尽量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注意。白天可挥动鲜艳布条,晚上可挥动手电筒、吹哨子、敲铁盆等。


三、少年带奶奶逃生

老人体力不支要慎重


事发时,25楼的周先生不在家,只有76岁的母亲易婆婆和15岁的儿子小豪在。


发现火灾后,小豪立刻跑出门外,试图用扫帚扑灭电缆井中的火,但未能成功。


眼看火势已无法控制,小豪赶紧回到家中,准备了两条湿毛巾,带着年迈的奶奶向楼下逃生。



但由于消防通道里浓烟弥漫,易婆婆很快体力不支,瘫坐在地。由于不敢逗留太久,小豪只得独自突围。冲到楼下后,他赶紧向赶来的消防队员说明奶奶的具体位置。


随后,易婆婆被救出。由于吸入浓烟,易婆婆被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⑥火场行为分析—湿毛巾捂口鼻


准备湿毛巾,捂住口鼻,确实可以过滤部分空气中的烟气。如果逃生路线较长、温度较高,毛巾也撑不了多久,水分很快会被蒸发。


防烟面罩的效果要好很多。



而且,让76岁老人走下25层楼的做法并不科学,毕竟老人体力有限,且楼道浓烟导致视线不佳。


后经调查,7名遇难者死亡原因均系逃生时吸入大量浓烟和电缆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致


楼内有不少居民不知外部情况,闭门不出,或听到楼下消防部门高音喇叭里的指导,采取自救措施,因而无恙。


总结下来,蜀黍想说:


1、遇到火灾,首先要冷静判断形势,可基本遵循“小火快跑,浓烟关门”的原则。火灾形势复杂,每起火灾各不相同,逃生也没有固定模式。一定要根据现场形势,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但正如上述所言,火灾中最致命的是“烟”而不是“火”,通常民房住宅火灾主要是烟气迅速在楼梯间、楼道蔓延,火势和浓烟不会短时间波及到各层的房间(外墙保温材料着火或阳台着火向上蔓延除外)。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身处于与着火位置有2层以上距离的房间,待在家里采取措施固守待援比盲目向楼梯间跑要安全得多。


总之,如果火势较小,且楼道里无烟,或处于着火层下层,能跑就跑。但如果打开门发现烟较大,切忌盲目逃生,退回房间固守待援,拨打119较佳。


2、无论是逃生还是待援,防烟措施要做好。逃生时首选戴上防烟面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跑到安全地带。


固守在家中可用将房门关闭,用湿毛巾、湿床单塞住门缝,并戴上防烟面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想外界传达自己被困位置,等待救援。


3、高层建筑关闭常闭式防火门非常关键。


高层建筑均设有防烟楼梯间,楼道和楼梯间之间均用乙级防火门进行分隔。如果防火门保持常闭状态,不管哪个楼层的房间着火,近1小时内楼梯间是没烟的,是发生火灾后最重要的、安全系数较高的疏散通道。


但消防员扑灭的多起火灾中,着火建筑的很多楼层防火门均是敞开状态,致使浓烟迅速向楼梯间及其他楼层蔓延,更容易导致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4、充分熟悉居住建筑的结构、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知道该往哪里逃。平时可制作家庭逃生疏散图,提前了解有没有天台、平时有没有锁闭、较低楼层的防盗窗上有没有设逃生口等等。二是如果要逃,要带啥?要携带哪些东西,如防烟面罩、湿毛巾、手机、手电筒、钥匙等,它们平常都放在什么位置,方便紧急时快速拿取。三是家庭成员要尽量统一行动,冷静判断,老人小孩要重点关注,保持前后呼应。


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平时多看广州消防

多掌握点消防常识

关键时刻能帮自己做出有利选择


部分内容源自江西消防

执行主编:夏萌颖

编辑:许萌萌


不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南航空姐2瓶矿泉水灭火,错了吗?


回南天杀到?这6招教你如何防潮消隐患!


2分多钟,1000人疏散!广州童鞋们的新年第一课很不一样!


痛心!8岁女孩被小区健身器材夺命!这7种设备易伤人


这个片子告诉你,广州消防官兵每天都在上演《红海行动》!


☞当心!烟花爆竹会伤人!没有它的春节其实可以更平安


我在岗位上丨坚守是最好的担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